行业观察 | 两极分化严重,微信小游戏创业者叫苦一片!

发布时间:2020-01-20    信息来源:网络

微信小游戏


1月10日,广州的微信公开课上,微信交出了关于小游戏的成绩单。2019年,累计服务用户超10亿,单个游戏开发团队最多年分成超过2.6亿。


一路高歌猛进的微信小游戏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微信小游戏的成长速度确实惊人。微信官方和产品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9年微信小游戏累计服务用户已超10亿,整个平台商业规模增速超35%;其中年注册超千万增加至194款,月流水超千万增加至43款,增速均接近30%;游戏品类覆盖度也比上年增加40%。


2019成为微信小游戏蓬勃发展之年。而小游戏之所以能在这一年一路狂奔,积累10亿用户、赚取上亿流水,是集天时、地利、人和多重因素造化。所谓天时,是指因为政策原因,版号成为稀缺资源,一般的游戏公司和开发团队对于版号望尘莫及,不抱希望,便把目标暂时转向不需要版号也能暂时发布游戏的微信小游戏平台。


而所谓地利,是指微信小游戏是在月活10亿用户的社交巨头——微信平台上开发、传播的。社交关系的连接,能形成病毒式的传播,这对于游戏开发者来说,是天然的利好。平台的开放力度也越来越大,"现在关系链在微信小游戏上已经作为一种开放能力提供给所有人。"


所谓人和,是指轻量级开发,准入门槛低,对于很多想要入局微信小游戏的人来说,几乎没有门槛。且因为画面、动效相对于大型游戏来说比较很简单,所以即便是只有2-3个人的小团队,游戏的开发周期和成本都能最大程度被压缩。


然而,尽管微信小游戏发展迅猛,利润丰厚,但并非意味着人人都能从中分享一份收获和喜悦。行业的创业者们,仍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比如,在深圳创业的李超就高兴不起来。2018年,从腾讯离职后,李超开始创业,做微信小游戏。然而,经营一年多,公司出品了十三款小游戏,只有三款月收入超过2000元,其他10来款,创造的月收入连缴办公室的水电费用都不够。


李超的处境不是小游戏创业者的个例,还有很多和他一样处境的同行正在窘境中苦苦挣扎。如今微信小游戏创业者的局面,分裂得就像是冬季的南北气候,一面温暖如春,一面是严寒刺骨。


抄袭成风,同质化严重


没有版权的概念,所以现在是小游戏一大抄。即使最火的小游戏"消灭病毒",也是在国外热门游戏《Ball Blast》上进行了二次改编。这款游戏一年的分成高达2.6亿。成为了整个微信小游戏的头部标杆。创始人周巍曾经分析这款游戏诞生的过程,"看看市场上哪些产品表现比较好,做二次加工,产生新的玩法。像《消灭病毒》的商业化模型就是《Ball Blast》。基于《Ball Blast》的核心玩法,在操作,题材、手感和目标设计上做了二次加工。"


同样是抄,但很多团队基本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微信平台上有很多垃圾小游戏不仅直接抄袭别人的游戏,而且没有任何创新,甚至是粗制滥造到让人不忍直视。这样的游戏充斥着平台,分流了很多人气和用户。


即使抄好了,游戏上架,能不能火,谁都不知道。因为微信小游戏,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平台,没有入口,没有推荐位,完全靠用户搜索和开发者自己推广。从好的一面来看,就是没有人工干预,很难舞弊,但从坏的一面来看,即使很好的游戏,也没法得到推荐,要看运气了。


推广越来越贵,分成越来越低


由于微信小游戏没有流量入口,要想游戏带来新用户。只能靠着用户搜索、自我裂变,或者是花钱推广和买流量。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好渠道的团队就会脱颖而出,而盲目花钱或者没钱的可能就是死路一条。


抖音给游戏带量,是业内公认性价比最高的渠道,但是抖音渠道的推广也越来越贵,一方面官方有自己的广告平台星图,管理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网红报价水涨船高,2018年一个100万粉丝的网红报价在1万左右,现在已经到了3-5万。被媒体炒作过的更贵,比如朱一旦。


但另一方面,收入却在下降。小游戏的收入模式却很单一,就是广告。用户看完广告,免费玩游戏。用时间来交换游戏资格。2018年,广告收入一个用户,大概可以带来0.2-0.24元的收入。一般是五五分成。到2019年上半年,变成了0.05元,仅仅为去年的25%,降幅高达75%。只有部分极少数小游戏,因为移植了自己公司同款手游的版号,所以可以购买道具,但这个比例极低,毕竟版号资源稀缺。


同时,经济环境不好,微信的广告总量下降,同时微信对于广告的投放类型,一直卡得比较严。这更是雪上加霜。也难怪李超会叹气说,"再过三个月不火,我们就关门转行了,谁爱做去做。"

官方QQ

加盟咨询:QQ 2355751002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

电话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