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19 信息来源:网络
游戏行业突然火爆了起来。
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聚餐聚会、观影、旅游等娱乐活动被迫中止,而游戏行业反倒成了这场疫情下鲜少未被波及的行业。不仅如此,游戏行业还迎来了一轮前所未见的爆发式增长。
玩家暴增,给游戏行业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营收增长。根据中信证券估算,国内主要游戏企业2020年一季度业绩增速至少要上调10%。这也就意味着,游戏行业几乎成了这场疫情之下最大的赢家。
但是,单从数据表现上来看,游戏行业似乎是春节期间最大的黑马,但实际上挣到钱的都是游戏大厂,"小作坊"只有早死和晚死的区别。
“热闹是大厂的,煎熬还是小厂的”
在游戏行业里,只有大厂商才能混得风生水起,他们可以投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来做一款游戏,同时也能承担得起有游戏不火、不赚钱的风险,但小厂商基本没得玩,既没钱研发也承担不起风险。实际上,小厂商做一款游戏基本和买彩票差不多,虽然结果如何完全不可预知,但不中奖的概率肯定远远大于中奖的概率。
游戏小厂商举全公司之力,累死累活研发一款游戏,周期基本在一两年左右,但是研发出来并不意味着这款游戏就成功了,相反,是死是活全听天由命。即便是成功上线了,刮中了彩票,也挣不了多少钱,因为钱都被发行公司挣走了,一般只能拿到流水的20%。
比如说,一款游戏研发成本是1000万,然而研发能获得的分成比例只有20%,也就是说,这款游戏至少要做到5000万的流水才能勉强回本,但绝大部分游戏的生命周期都非常短,流水主要来源于上线后的前6个月,在这种高压之下,小厂商不倒闭都算好的了,还谈何享受红利?
"做一款成功的游戏难于上青天"
虽然市面上看起来有数不胜数的各类游戏,但真正能成功的游戏占比很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举几个较为明显的因素:
1. 跟风抄袭
抄袭说好听点也就是产品的同质化太严重了,产品难以脱颖而出。比如一款FPS类型的网游取得了成功,那接下来就会有其他厂商跟风推出类似的FPS端游、页游、手游等,而游戏内容、收费模式、运营模式和营销手段方面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创新。
跟风抄袭这个事现在根本没办法杜绝,本来一款游戏从研发到上线再到有流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既然有款游戏能跑得通,那大家没有必要再去不断试错,毕竟试错成本太高了,当地上有大片唾手可得的黄金时,你还会费力不讨好地去挖地下的石油吗?
在当今这个游戏行业里,大量的研发程序员在加班加点做着毫无意义的换皮工作,还有不少策划把精力放在了如何快速抄袭一款赚钱的国外游戏上。游戏同质化严重的背后,其实是大量抱着投机心态的小团队在一股脑地抄袭热门产品。
2. 没有融资
从2013年以后,大型投资机构基本就很少投游戏了,这是因为大量事实证明,一家厂商做了一款成功的游戏,并不意味着第二款、第三款同样会成功,某种程度上来讲,一款游戏跑不跑得出来其实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行业里能融到钱的厂商越来越少。如今做款游戏,能融到500万元就算是好的了,并且还要有各种限制条款。不少投资者都是游戏行业外的个体或者小机构,他们完全是抱着投机的心态,因此急功近利、抗风险能力差,一旦出现点问题,马上撤资,项目也只能被迫解散。
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制作成本进一步拉大和融资越来越困难,整个游戏行业也会经历一次大洗牌。
3. 渠道为王
从2010年以后渠道的抽成就变得越来越多,研发游戏的厂商一抓一大把,但发行等渠道可不是,在一款游戏从研发制作到最终面市的过程中,渠道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市场宣传推广和分销。玩家们无法洞察整个游戏市场的状态,也不知道每天有哪些新游戏面市,而这些信息对接都需要拥有流量的渠道来完成。最近几年,厂商和渠道的分成比例逐渐从六四分到四六分,最后变成了二八分,也就是说,纯做内容的研发厂商越来越不值钱。
尤其在渠道为王的今天,很多厂商甚至都不用管什么玩法、内容,只要花大价钱请一堆美术做好美化、请一堆研发程序来直接换个皮,就火急火燎地找渠道发行上线,这就导致很多厂商翻来覆去就那几个类型的换皮游戏,全靠拼渠道挣钱。在这样的行业大环境下,渠道抽走了大部分收入,真正能流到游戏厂商手里的钱,只占流水很少的一部分,甚至有些厂商连流水的20%都拿不到,只能拿到可怜的10%(这里不包括有自有发行渠道的极少数大厂商)。
所以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厂商的"想象空间",对产品的制作、类型、风格、付费模型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如果想不明白为什么,可以类比一些喜欢请流量明星的电影制作方,钱都用在了请流量明星上,剧情、特效、化妆、场景也就只能凑合了。在所有的渠道中,平台这个渠道是最不可忽略的一个。在国内,比较典型的平台有Apple Store以及各大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像小米和华为的应用商店都是有竞价排序的,交钱越多,搜索时的排名就越靠前。
4. 没有版号
以上三点可能还不是最核心的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没有版号。
没有版号是什么概念?类比电影的开头没有龙标就知道了。版号全称为游戏出版上线运营的批准文件,是游戏厂商在办理出版备案合格后取得的一组有效的号码,没有版号,游戏就无法上线运营。
版号的影响是巨大的,在2018年,全国注销、吊销的游戏厂商数量仅为9705家,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变成了18710。在这种严格的行业监管下,大量中小型游戏厂商在2018年到2019年间迅速死掉,反倒是已经上线运营的游戏和其背后的厂商享受到了疫情之下的行业红利,倒闭整个游戏行业走上精品化路线。
在疫情面前,和大多数遭受冲击的行业相比,游戏行业算是少有的幸运儿了,但这个行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和暴利,资本、玩家都会向头部厂商集中,很多小厂商都挣扎在生死边缘。
官方QQ
加盟咨询:QQ 2355751002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